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复习备考 > 专业课备考 > 初试经验 > 正文

2019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初试经验贴

作者:鸿知考研网 来源:fduky.com 浏览:650 次 发布时间:2021/12/10

QQ:3007473869(陈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上海名校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这段岁月,千金不换。——这篇文章既是对我备考上海大学一年的回顾与总结,也希望能给将上大电影学作为考研目标的学弟学妹们些许启示与参照。从201834日第一次翻开李少白老师的《中国电影史》到2019327日复试结果显示通过,整整一年多的备考,个中辛酸,甘苦自知。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觉得这一年有多么的煎熬,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往返于自习室、宿舍和食堂之间,反而有点乐在其中,以至于初试考完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敲下这些文字时,我倍感惶恐,生怕某些地方会误导大家,毕竟这也是我第一次考研,所以很多方面都是我自己慢慢摸索的,可能我的学习方法并不具有普适性。我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这篇帖子能在某些方面帮助到你,我会感觉十分荣幸。当你心中有目标,且正在为喜欢的事情而努力时,一切痛苦都会变成希望。

 

一、关于择校择专业

1、我的想法

我从大一开始就有了考研的构想,但直到大三才确定自己的目标。我的选择顺序是:先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②再确定想去的城市→③然后找出所在城市有该专业的学校→④综合考虑后确定学校。

选择电影学是因为对电影很感兴趣,其次因为自己本科学的是电视,跨考难度不算太大,所以研究生阶段想换换口味研究一下电影;选择上海是因为觉得学电影去大城市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再加上个人一直对北京不太感冒,所以选择了上海;选择上大是因为觉得这所学校很有发展潜力,相比复旦和华东师大招生名额更多一些,通过研究上大专业课真题,发现蛮符合自己的兴趣方向,所以综合考虑确定了自己的考验目标。

 

2、上大分析

无论是从学校层次还是专业实力,我都觉得上海电影学院的性价比是很高的。从师资水平的角度看,上大拥有陈犀禾、曲春景等一大批学术大佬;在创作方面也有陈凯歌、田壮壮等名导坐镇,所以无论是选择学术研究还是电影创作方向,上大都能给你最专业的指导和资源。从考试选拔的角度看,上大非常公平公正,没有本科歧视,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每年都有二本甚至三本的同学考上;其次,虽然上大近两年有着比较明显的统考缩招趋势,但招生人数相比其他院校还算多;最后,上大的专业课试题难度适中,初试主要看重考生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素养,不会考得太深或偏,适合跨考,而且专业课给分较高,即使进不了一志愿复试,在调剂方面也会比较占优势。

 

但相较于其他院校,上大的竞争压力确实很大。报考人数多,分数线也相应地比较高。今年的复试分数线已经涨到了390,报考人数大概在450——500之间,统考只招了8个人,推免名额增多也是显而易见的趋势,所以希望大家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要慎重考虑,不仅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更要对自己的实力水平以及吃苦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390的分数线要求大家不能有严重的偏科,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400=70+70+130+130,如果英语不太好就一定要在专业课上多下功夫,起码专业课一:电影史与电影理论想考130甚至140只要好好准备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困难。

 

3、给大家的建议:

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否则你很有可能坚持不下来;

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和盲目跟风;

不仅要考好学校,更要熟悉它,你喜欢它,它并不一定适合你;

选定了目标就不要再胡思乱想,朝着它努力就是了。

 

二、关于我

去年备考时,我一直对考上的学长学姐的个人情况心存好奇。我在想这些大佬到底是什么水平,而我和他们还有多大的差距,以此鞭策自己努力奋进。所以我想在这篇文章中自我剖析一番,也同样希望给大家一些信心,像我这种人都能考上,优秀的学弟学妹们就不要再有过多的自我怀疑了吧。

 

1、基本信息

湖南人,本科就读于湖北某二本师范院校,本科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似乎每一个有强烈考研愿望的人或多或少都曾受到本科学校的影响,就我个人而言,当初来这个学校也是心存不甘,毕竟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因为高考生病发挥失常,但鉴于湖南省次年开始实行的高考改革,没有勇气复读便来了这里。我并不是想表达自己本身多有实力,毕竟结果摆在那里。选拔考试就是这样,不仅考智商和勤奋程度,也考心态和身体状态,考研同理。我依然热爱我的母校,我十分感谢她给予我的所有机会和荣誉,平台确实很重要,但是自己努力更重要。

 

刚开始我总觉得与这个学校没有什么归属感,大一的时候又气又恼,后来我立志要在大学做出一番成绩,所以大学四年基本都在与学习打交道。正是因为前两年的铺垫,才让我大三进入考研学习状态时不显突兀。总的来说我的大学四年还算顺利,拿了两年专业第一,拿了国奖,参加过的考试都一次通过,想考的证都一次拿到。英语基础不好也不差,虽然四六级都是一次过的,但是分数都不是很高,六级是在去年准备考研英语的过程中顺便考的,听力完全没有训练,所以只有508。这些成绩与大佬比确实不算什么,但我总算没有辜负自己四年的努力。

 

2、考研情况

英语一:71

政治:66

电影史与电影理论:142

电影产业与文化:126

总分:405。初试排名第一。

查到分数的那一刹那,我感觉我配不上这样的分数,希望你们明年也能有这样的感觉(手动狗头)。说实话,这个分数超出我的预想,但又在情理之中。个人对政治和专业课二不太满意,英语和专业课一还算正常发挥,后面我将对每一门展开具体分析。今年广电艺专业的同学都考得很好,包揽了戏剧与影视学大类的前四,还有一位与我同分并列的小姐姐人也超级nice。说来也巧,去复试时认识的四个小伙伴全都顺利录取了,我们还一同举杯相约九月再见,这种感觉真的好棒,嘻嘻。

 

三、关于英语一

英语一对于一些同学可能犹如拦路虎般的存在,每年都会有很多同学因为英语单科没有过线而折戟沙场。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首先不要有过多的畏难情绪,只要你踏踏实实打牢单词基础,掌握阅读真题选择套路,一般过线不会有太多问题。另外,虽然英语四六级对于考研英语有一定的参照意义,至少它说明了你的英语基础,但是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题型和考察侧重点都不太一样,我也有英语一75分但是六级考三次都没过的同学,所以好好准备考研英语就好了,不要总胡思乱想。

 

知乎上关于怎样学好英语一的帖子非常多,所以在此介绍经验总有班门弄斧的感觉,大家可以找一些高分经验贴看看,不在于看的经验数量多少,因为每个人的基础和学习方法都不一样,最主要的在于你能从中获取到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打算从我个人的角度说一下自己的备考过程、时间安排以及浅薄经验。

 

1、我的用书

单词:朱伟《恋练有词》、新东方考研词汇绿皮书(乱序版)。

除了废话有点多,朱伟的《恋练有词》还是挺不错的,我去年看视频的时候选择了1.5倍速观看觉得挺好的。该书用切片的方式按照词汇出现的频次,分为了高频、中频和低频三大部分,全书分为30个单元,很适合每天刷一个单元。但是《恋练有词》的硬伤在于词汇量并不是很多,所以我还用了新东方的词汇绿皮书,相较于从AZ的正序排列,我更喜欢乱序带来的新鲜感。这两套词汇书足够应付考研英语了,如果大家喜欢用app背单词也是可以的,这个根据自己的喜好做选择,方式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你能掌握单词就好。

 

前期的词汇基础一定要打牢,不要因为害怕在词汇上付出太多时间而心急。等你的英语词汇大概刷过两三遍,看到书上的一个单词能够立马说出其两到三种不同的意思就差不多可以开始做真题了。另外,可以准备一个单词本,专门摘抄真题中不熟悉的单词,相较于书本上的单词,这些你自己不熟悉的单词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我自己整理了每一篇阅读中不熟悉的单词,后期以背这些单词为主。

 

长难句:田静《句句真研》(英语一)。

背单词和学习英语长难句是同步的!同步的!同步的!千万不要以为是先背完单词再来学长难句,另外,还可以从长难句中学习到新的单词。该书按照句子的难易程度排列,从句子成分简单句复杂句长难句,应该能适用于各种基础的同学。主要是老师的讲解方式很不错,深入浅出,很容易听懂。

 

大小作文: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我从去年9月开始背诵英语大作文,11月开始背诵小作文都是用的王江涛老师的这本书,总共大概背了40+篇大小作文,背过的作文要求能够在背完两天之后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之后对照原文自己批改。这本书总体的使用感还是挺不错的,要是能够将英语一和二分开就更好了。从一开始有对各种topics的词汇总结,然后按照各种作文话题分类,且将这些范文分为了四星级、五星级等层次,我去年只背了五星级的作文,用词难度更大一些。大家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来做选择就好。

 

翻译:唐静《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个人认为考研英语翻译是各个题型中难度最大的,且分值也仅有10分,在翻译学习上花太多时间不是特别划得来。英语一的翻译考察方式是从文章中选取五个长难句,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从9月起,每天翻译一个句子就好,不要求数量,而在于翻译的全面度和准确度,争取做到每一个单词都有被翻译到,不漏词不掉句就好。

 

真题:基础薄弱适用《考研真相》&基础较好适用《张剑黄皮书》。

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做选择,其实两套书的差别并不大,而主要在于答案解析部分的详细程度不一样。适合基础薄弱者用的《考研真相》,做到了逐句精讲甚至具体到了单个词汇的程度。适合基础较好者用的张剑的《考研真题黄皮书》,相对来说没有前者保姆式的详细分析,但是重点突出,层次清晰,会给大家节省很多分析的时间。这两套书都是采用试卷的形式分开装订,同时分成了试卷和解析单独的两个部分,很适合用作模拟。因为真题我们至少要刷三遍,所以建议大家做题时不要在书上直接做记号,而是把答案写在纸上再去参照答案分析。

 

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间来选择从哪一年的真题开始做,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我建议你从98年的开始做,如果开始备考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建议你做最近五年的真题就好。真题做三遍的意义不在于刷数量,而在于每次做完真题你都能慢慢摸索到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套路,这里的刷三遍指的是从98年刷到19年后再重新开始刷第二遍,要不然你很容易记住答案。对于阅读真题,我推荐新东方唐迟老师的视频课程,他对于阅读题的分析非常透彻,且有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逻辑。

 

2、我的时间安排

考研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成果的,英语本来就是一门需要长线复习的科目。所以英语单词要一天不落地坚持背到考试结束,我个人将3—5月作为单词和长难句学习的基础期,主要将书本上的单词刷了两到三遍。从6月中旬开始做真题,并逐渐把单词学习的强化转移到我自己的单词本上,这些单词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从9月开始练习翻译和背诵大作文,从11月开始背诵小作文和练习新题型。

 

第一遍做真题错得多这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着急,我个人的做法是一天解决一篇阅读,包括计时做完并详细分析文章和各个选项。在做真题之前可以先去看看唐迟老师的阅读解题方法论,可以有效地指导你如何分析一篇文章。最近三年的真题不要拿来做模拟,因为这十二篇文章才是你最需要透彻分析的。可以选择前几年的整套真题在一个不被打扰的下午计时完成。最好选择下午做英语题,因为英语是在下午考,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在下午时段保持英语的思维。

 

①3——5月:基础打牢期。主要掌握英语单词以及长难句,因为这个时候学校还有课,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概是6—8小时,英语学习至少占用了一半时间。每天早上背一个小时单词,上午花一个小时学习长难句,睡前背一个小时单词。

 

②6——9月:强化真题期。经过前面几个月的单词与长难句积累,我从6月中旬开始做真题,从1998年的第一篇阅读做起,每天做一篇阅读并完成篇目分析,这样刷完第一遍阅读大概已经到了九月底十月初。如果后期觉得时间紧张,刷第二遍时可以不从1998年的开始,从2005年开始刷第二遍就行,但最近三年的一定要认真分析。

 

③10——12月:冲刺巩固期。10月份开始做除阅读以外的其他题型,如完形填空、翻译以及新题型,另外英语大小作文的背诵任务也应该提上日程了。这些题型每年只有一道题,所以不必安排得太紧,可以两天完成一道题,最重要的是好好分析。我大概半小时背完一篇大作文并可以默写下来。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时间。

 

3、我的建议

英语报班与否取决于你自己的英语基础以及学习的自觉度。个人推荐新东方(没收广告费),因为新东方的英语确实是比较专业。

 

选择书籍和老师的课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不要迷信于某一位老师。如果选定了某位老师的课程,就踏踏实实跟着他的计划走。

 

学习英语要坚持。但说实话,考高分确实需要一定的语言天赋,所以当你复习到后期真的觉得自己过国家线都困难,建议你在专业课方面多努力提分。

 

四、关于政治

政治真的是一门考高不容易,考低也很难的科目,很少听说会有人政治单科不过线。即使是高中学理科的同学也不要害怕自己的政治会不如别人,只要你好好理解和背诵了,政治考到正常水平是没有任何难度的。我的政治也只考了66分,个人对这个分数不是特别满意,但也至少没有拖后腿,在一个正常的水平区间。

另外,政治的学习确实不用开始得太早,大概从8月或9月再开始也是完全来得及的,因为政治的大部分内容是需要背诵的,太早开始学习可能就会导致遗忘,所以前期你可以踏踏实实地打好英语和专业课的基础。对于政治的学习经验,大家同样可以去知乎搜索关键词,学习大佬的学习方法。

 

1、我的用书

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

这本书用来打基础和强化,往往都是根据当年最新的考研大纲编写的,适用于政治的第一轮复习。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全面和有条理,对于大部分知识点做到了全覆盖,且对于重点内容做了绿色或加粗处理,很好读。买正版书还有肖秀荣团队的课程讲解,但我个人觉得自己看书就好,看视频有点太过耗时。

 

肖秀荣《1000题》。

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题目,下册是解析。主要对付政治选择题,建议大家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将经常出错或者弄混淆的知识点!(不是题目)摘抄下来以备后期冲刺翻阅。《1000题》至少要刷完两遍,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把答案直接写在书上,可以准备一些白纸装订起来,将答案写在白纸上,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批改和计分。做错题目之后首先不要着急,要学会自己分析到底是错在没有背熟还是不太理解知识点,根据自己的薄弱部分再去《精讲精练》上找到相应的内容强化学习。

 

杨杰《风中劲草》。

这本书主要适用于冲刺阶段的核心考点背诵。主要的优点在于:该书用了8—9种不同的标记方式,或彩色或粗体,来分清重点层次。面对庞杂的政治知识谱系,知识点的呈现很有重点和层次。我从11月中旬开始到考前共把这本书背了两遍。

 

肖秀荣《肖四肖八》。

这两本书是考研政治必备!必备!必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肖大爷还是肖大爷,去年的政治大题我只背了肖四,结果五道大题肖大爷起码压中四道,而且有好几个小问题几乎是原题重现,让吾等考研学子无不心悦诚服。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背一下肖八的大题;如果时间紧张,起码肖四的大题是必须要全部背下来的。这两本书的选择题部分是给大家在冲刺阶段查漏补缺的,起码要做到这12套试题中的选择题考点全部弄懂,不要相信所谓的选择题分数×2就是你的总分的无根据论断,我有同学去年选择题只有十几分,总分照样55+

 

形势与政策。

政治每年都会有10分考察当年国内外的重要时政,这10分是很容易拿的,所以千万不要在这方面丢分。大家可以买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另外腿姐、徐涛等老师也会在微博上总结时政重点,大家打印出来熟悉一下就好。

 

2、我的时间安排

政治可以不用开始得太早,但是也千万不能太晚,8月中旬开始对我个人而言应该是最佳的时间,而且现在的趋势是:政治对于纯背诵性的内容已经考察得越来越少了,所以还是要多准备、多思考。我是从暑假开始学习政治的,大概利用暑假的时间完整地阅读了一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看书的同时开始刷《1000题》。等到《风中劲草》出版,然后开始背这本书。《肖八》和《肖四》出版时已经很接近考试了,所以当时主攻这两本书,一直坚持背肖四到考试的当天早晨。

 

①8——10月:至少看完一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在这段时间内最好把《1000题》刷完两遍,同时做好纠错以及知识点笔记。

 

②11——12月:对于每一本资料的使用不必非得分清先后,比如《风中劲草》一般在9月份就已经出版,可以从10月开始看这本书并适当背诵加强记忆。《肖八》一般在考前一个月左右出版,而《肖四》一般在考前两周左右可以买到,大家一定要合理利用时间,政治后期主要是保证不遗忘选择题的知识点,同时加强大题的背诵。

 

3、我的建议

关于政治要不要报班,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基础和学习自觉度。马原部分对于理工科的同学确实有些不好理解,从身边人的评价来看,肖秀荣、腿姐和徐涛老师的课程都值得推荐(我自己也没看过视频课程),大家可以去网上看看相关的推荐。

 

每位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些老师的课程体系都是比较完整的,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然后一直跟着Ta学,不要总是换来换去。

 

政治的火力主要集中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该背的千万不能偷懒,踏踏实实地背下来,你会发现上了考场直接默写的感觉真好,嘻嘻。

 

五、关于专业课一:电影史与电影理论

这门专业课我考了142,对于这个分数我还是挺满意的。回头看这门专业课既难又不难,难在前期复习时面对庞大冗杂的中外电影史谱系确实不知道该怎样下手,而且电影理论确实有些理解上的难度;说不难是因为这门专业课主要还是考咱们对史论的理解程度和背诵能力,而且相对于北电中传等院线,上大对于专业基础的考察深度不是那么深和偏。所以只要咱们有一定的信息处理和整理能力,能够理清知识点的脉络和层次,后期好好整理笔记、理解和背诵,想拿高分其实并不困难。

 

1、参考书目

电影史与电影理论共有8本官方参考书目,不少同学刚开始可能会被这个数量吓到,但其中有一些书属于必看,而有一些书可看可不看,因为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客观已存在的,所以这些书籍只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或编排方式去介绍与诠释。去年备考的过程中,这8本书我都有看过,自己后期也加入了一些相关的补充书籍,所以阅读的总数也远远不止8本了,同时我也希望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尽可能地多看书。下面我将逐一介绍我的推荐书目的相关信息以及阅读、掌握方法。

 

A、我推荐的官方参考书目:

程季华、李少白《中国电影发展史》(两卷)中国电影出版社

这套书分为一二卷,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中国电影史,全书分为了三编,主要包括中国电影的萌芽与发展、党对中国电影文化运动的领导,以及进步电影与人民电影的相关内容。这两本书我也只是大致浏览了一遍,没有细看,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浓厚的左的思想仿佛时刻提醒我:电影在中国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工具,书籍对于电影的艺术和商业属性并没有投入太多关注。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本书是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语境下产生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特殊的工具性质。因此,大家在读这本书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同时也是书中重点介绍的:新兴电影运动(左翼电影运动)、国防电影、软硬性电影的论争,以及早期各电影公司的生产创作情况。

 

丁亚平《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

这套书也是分为上下两册,汇集了从1897年中国的第一篇影评《观美国影戏记》到2001年陈犀禾教授的虚拟现实主义与后电影理论,百年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理论、评论文章。初试并不会直接考察这本书上的具体内容,因此时间紧张的同学看一些重要的、反复考察的文章即可,例如:侯曜《影戏剧本作法》、刘呐鸥《影片艺术论》、沈浮《开麦拉是一支笔》、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白景晟《丢掉戏剧的拐杖》、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钟大丰《谈影戏》、陈犀禾《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朱大可《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钟惦棐《谢晋电影十思》等。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这本书很薄很好读,我当时大概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可用作外国电影史入门。这本书将西方电影史分为了两大传统,分别是技术主义传统和写实主义传统,同时还介绍了西方电影中的现代主义。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有:以早期美国电影史为代表的技术主义传统,主要是制片厂制度和类型电影。写实主义传统中的早期纪录片发展(包括主要代表人物和两大纪录片运动)、让雷诺阿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黄文达《外国电影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去年新加的一本外国电影史的参考书,可能老师也认为大卫·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不太适用于应试。这本书的优点是层次非常清晰,知识脉络比较完整,主要以叙事电影的发展为编排主线,不仅介绍了外国电影史中比较常规的各大电影运动、思潮和流派,更增加了对于纪录片和动画片发展的详细阐释。用语通俗易懂也不失专业度,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本书也许并不是最适合备考外国电影史的学习教材,我最推荐的会在下面的补充书目中详细介绍,但这本书也属于必读书目,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都读,反正读了只会有好处。

 

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是拿来当工具书使用,不建议大家直接拿来背,因为书中的语言还是有点过于专业或晦涩,可以从中间站查找到你所需的电影名词,然后用自己的话整理笔记。同样这本书也不用全部都看,重点主要集中在前面100页,包括电影理论类别与流派这两个单元,同时还包括后面的一些电影技术和产业相关的名词,例如数字电影、宽银幕电影这些之前也都有考察过,可以用来应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在自己整理笔记的时候可以适度精简语言,摘取重点就可以了。

 

陈犀禾《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上海大学出版社

从最近几年上大的真题来看,对于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的考察越来越少了,去年的专业课一只考了电影理论中的作者论,其余的都是电影史的内容,但谁也无法断言电影理论以后就不会考,我们能做的只有全面准备不留死角不做赌徒,所以这本书也是必看且必须掌握的。说实话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但好在书中对每一种批评方法都是通过某个具体的影片实例来展开的,所以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好懂的。当你看不懂这些批评方法和理论时,可以去看看书中是怎样运用这些批评方法的,例如在介绍政治批评时,试着去思考批评《武训传》时的政治批评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十六种电影批评方法都要掌握,包括每一种批评方法的含义、发展、方法特点及内涵。通过观察真题找到哪些方法是常考的,并将其重点记忆,不要抱侥幸心理,毕竟考到至少就是一道简答题或论述。

 

B、我推荐的补充书目: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较于《中国电影发展史》,个人更偏爱这本中国电影史,去年反复阅读了不下五遍。这本书非常的通俗易懂,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史的发展有一条很清晰的脉络梳理,而且对每个时期的特点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如果时间紧张(指九、十月才开始),看这一本书大概就足以应对对于中国电影史的考察。其次,这本书的时间脉络比较完整,从中国电影的萌芽到市场化时期的新生代导演,将百年中国电影史发展浓缩在了一本书中,而且最主要的是还有对香港及台湾电影史的简单介绍,知识谱系完整。个人觉得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其目录,因为中国电影史的知识点内容确实比较繁杂,所以当时我不知道该怎样梳理和做笔记,因此参照了这本书的目录,完成了对于中国电影史的笔记整理,对后期背诵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②“北电小灰皮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郑亚玲《外国电影史》

俗称北电小灰皮的两本电影史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本科教材,所以很适合跨专业的同学拿来作为电影史入门学习之用。我推荐大家在学习电影史时先看这两本书,然后再阅读其他电影史的书籍。首先是因为这两本书很薄,大概一天就能看完,语言通俗容易读懂;其次是因为这两本书的重点非常明确,从艺术发展的角度介绍中国电影史,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外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史》中的影戏3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等相关知识需要重点掌握,同时可以去知网搜索影戏的相关论文来读,我记得钟大丰教授和陈犀禾教授都有发表关于影戏的文章。

 

黄会林《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电影史的参考书中我个人最喜欢这一本。编写世界电影史的体例多种多样,有的侧重于电影思潮和电影运动,有的侧重于电影的文化和社会分析。而这本书没有采用按时间顺序构制完整编年史的做法,而是纵向论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发展史。这种编排方式自然会在电影发展的横向影响研究方面有所欠缺,例如受到法国新浪潮影响的世界各国的电影新浪潮,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纵向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这本书的优点也在于重点非常明确,对重要的电影流派、创作运动和电影现象,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重要电影艺术家进行较为详细全面的艺术分析。对于时间比较紧张、开始时间较晚的同学,读这一本书大概就差不多了。

 

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北京联合出版社

电影理论入门的基础教材,对于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的理论观点做了详细的介绍,从经典电影理论对于电影本体的讨论,到现代理论跨学科的思考,这本书以专门的章节安排将电影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做了专题式阐述,内容比较全面,最主要的是没有以往电影理论教材的晦涩难懂,语言比较生活化。通过研究真题大致也能知道重点:如电影符号学、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等。另外,大家在买书时要注意买第2版的,最新版的书增补了电影与类型电影与明星两个新的章节,前年考过的明星研究就能参考这本书。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我在考研之前就看过,也是一本非常基础的影视美学教材。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了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及其发展流变,下编主要讨论的是影视特性,所以建议大家看上编就可以了。这本书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界线,将世界电影理论分为了经典电影美学理论和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上编的知识点需要大家全部掌握,可以与《电影理论基础》相互补充,每种电影理论要掌握其来由(时间、理论基础)、发展流变、方法内涵、特点以及重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C、我不推荐的参考书:

这里的不推荐是指站在应试的角度来看,这两本书可能没有直接指导性,而更加适合作为日常读本去阅读。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或者你开始准备的时间还挺早,这两本书也是很值得读的经典。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全面,是一本电影通史的煌煌巨制,按照世界电影史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一展开,书的目录也可以用来整理世界电影史的笔记目录,对于电影史上的一些细节、趣事和图片的处理都非常丰富,因此相对应的不足之处就在于这样厚的一本大部头太过详细而难以理清重点。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中国电影出版社,这本书不太适合入门级的基础阅读,用语晦涩且过于学术。这本书在用词、语序等方面的中文翻译显然不是很成功,且总是把自己包裹在一堆理论术语中,某些内容不知所云。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影理论学习书目就好。

 

另外,我还看了:戴锦华《电影批评》《电影理论与批评》、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黄文达《外国电影发展史》《世界电影史纲》、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游飞、蔡卫《电影艺术观念》《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等书,就不在此一一列举分析了。我的观点是:能多看书就多看一些,你读过的那些东西即使不会被直接考到,但也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影响你对电影学科的理解和思维逻辑。不要总把希望寄托于学长学姐的笔记,也不要单纯地认为这只是一门考记忆力的科目。

 

2、我的复习安排

①3——4月中旬:在这一个半月时间内,我看完了第一遍官方参考书目中的中外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书籍,初步了解了史论的大致内容,这个阶段我没有做笔记,因为那完全就是抄书,自己也还不知道哪些是重点,所以只是在书上做一些适当的标记和画线,对电影史和电影理论建立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框架。

 

②4月中旬——6月底:在这两个半月的时间内,我仔细地看完了第二遍官方参考书目,并完成了部分个人补充书目的阅读。我从这段时间开始做笔记,先完成了外国电影史中各个国家的笔记整理(基本按照《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的逻辑),后完成了大部分中国电影史的笔记(按照李少白《中国电影史》的框架),并结合多个版本的电影史教材将重要知识点补充完整。从这个阶段开始可以研究真题啦,对于反复考察的知识点一定要重点标记并梳理清楚,通过观察考频就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哪些是重点。另外,我从第一遍看书开始就一直在观看影史经典影片,以加深对于各大电影运动思潮、流派以及导演的理解。

 

③7——8月底:暑假我选择了留校备考,一方面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家可能会不自觉,并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用校园网可以免费上知网查论文。如果说上半年阅读专业参考书只是打基础,那么要想在答题时显得更有亮点、更专业就要阅读大量的学术论文。例如大部分中国电影史的教材对于软性电影孤岛电影等的讲解不是特别深入,所以可以上知网搜索关键词查看相关的学术论文。另外这个阶段我也结合论文资料对自己的笔记进行了最后的完善,不仅有基本的史论呈现,更加入了许多专业的观点。暑假一定要把握好!要不然冲刺阶段会非常的累。

 

④9——10月:在打好史论基础后,这个月我一边开始背诵,一边开始读上大老师的论文。据我所知,试卷是好几位老师一起出题。大家需要特别关注的老师有:陈犀禾、黄望莉、聂伟(好像已经去从政了)、程波、齐伟等老师,他们的论文都可以在知网上找到,大家看最近几年的就可以了。研究老师的论文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也就是大致的出题方向,能够在答题时运用老师的观点也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所以这几位老师的论文及其观点一定要好好整理哦。

 

⑤11——考前:这个阶段就是反复地背诵啦,其实如果对于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内容有了清晰的逻辑梳理的话,背诵是很简单的。觉得自己记忆力差的可以提前开始背诵,大概从8月就可以开始背了。建议大家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和遍数,我之前听一个学姐说她考前至少把电影史论背了89遍,但我到考试前一天才刚刚背完第3遍,所以也不要总是和别人去比较,毕竟每个人的记忆力是不一样的。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上考场,那种在考场上默写的感觉真的很棒,而且感觉自己停不下来。

 

3、怎样做笔记

面对庞杂的中外电影史,怎样做笔记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是不知道怎样清晰全面地梳理电影史的发展及重点,到底是选择横向整理还是纵向整理,另一方面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做笔记最高效。好的笔记可以在前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分清重点,后期帮助我们巩固复习。就我个人做笔记的经验,给大家提以下几点建议:

 

做笔记不等于抄书,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第一遍看书时就做笔记的原因,因为这时你还不知道哪些是重点,抄书等于浪费时间。第一遍看书时可做适当标记,第二遍看书时将重要知识摘抄出来,同时要认真地研究真题,分清重点与非重点,做笔记既要全面不留死角,也要突出重点不说废话。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尽量将书上或论文中晦涩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样更有利于后期背诵。

 

按照答题模式整理笔记!在整理笔记时要思考每一个知识点可能会以什么样的题型来考察。以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为例,这位导演可能会出名词解释(2017年专业课一名词解释),也有可能会以简答的题型考察他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2019年专业课一简答)。简答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得上加长版的名词解释,因此我们既要整理出对导演较为简单的人物介绍,包括国别、导演风格、代表作及地位;也要认真准备和分析某位导演的具体作品以及美学风格、艺术特色。这样就不至于在考场上还要花费宝贵的时间来想如何准备措辞和重要的知识点。

 

手写或者用电子档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手写可以增强对某个知识的印象,但我个人更加偏爱用电脑做笔记,一来打字效率高节省时间,二来便于整理和补充。笔记的整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后期看补充书目和论文时可能有许多想添进原笔记的内容,手写的可以选择使用活页来不断补充,用电子档做笔记更加方便插入与整理,最后一起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就可以啦。大家可以去知乎搜索具体的做笔记的方法,比如康奈尔笔记法就很好,我就不在这里详细展开了。

 

4、答题技巧

填空:每年的填空题几乎就是送分题,考前稍微整理一下就好。电影理论的填空题,特别是人名,大家一定不要写错字,电影作品或理论文章要写书名号。

 

名词解释:内容要全面、语言要简练,大概写200个字就足够了,不要写太多,否则后面的题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写。如果考察某个电影运动或流派,大致的答案构成应该有:时间、地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艺术特点、代表作品、意义与影响。如果考察某位导演或影片,答案构成应该有:时间、地区、剧情简介、艺术特点或导演风格、代表作品、意义与影响。不需要分点,一段写完就可以了。

 

简答:简答就是加长版的名词解释,去年的试题对答题字数做了要求,如果没记错的话是要写300字以上。大家一定要分清楚简答与论述的区别,简答同样要求语言简练而全面,可以适度的分点作答,对于每一个小点用几句话做进一步阐述就足够了。例如简述阿巴斯的代表作品与艺术特色时,首先用名词解释的答题方法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在这段文字中答出他的代表作品;然后以总、分的结构简述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例如可以分析他的电影题材、审美旨趣与拍摄手法,每一个点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小段落作答,标清楚顺序即可。

 

论述:如果没记错的话,论述题要求写500字以上。论述题对于知识点的考察更加详细和深入,题目一般都会要求你回答哪几个点,同样也是按点计分。例如去年对于新兴电影运动的考察,同样建议大家用总、分的结构作答,先解释什么是新兴电影运动,包括起始与结束的时间、何人领导、兴起原因、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与作品、影响与意义等;再按照题目要求回答运动的各个阶段,重点落在各阶段的起落原因与发展过程;最后选择一二例你最熟悉的代表人物与作品单独分析即可。

 

评论:最后这道大题40分,要求写800字以上。近几年的评论题都是考察的当年最火的现象级影片,如前年的《战狼2》、去年的《我不是药神》,如果今年后期没有出现更加热门的影片,那么《流浪地球》则很有可能成为试题。影片的预测难度不大,而最关键的在于前期对于预测影片的分析准备。大家可以去知网或者微信公众号查找相关的评论文章,做好评论题的知识储备。

 

评论题要想取得高分,首先要给文章取一个高逼格的标题,标题取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我去年的文章标题好像是《生活镜像·类型策略·平民英雄——从艺术创作角度谈《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原因》,引文部分主要介绍了影片的上映时间、票房情况、社会评价以及影片的价值与影响。从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我的文章主要分析了影片的:现实主义题材、商业片的类型化策略以及人物塑造三个方面,每一级标题下又分了二级标题,建议大家写到二级标题就可以了。由于答题卡是一张白纸,所以答案排版很重要,建议大家尽量把字写得好看一点,把各级标题写得醒目一点,只要第一排字写齐了后面的基本就不会歪歪斜斜。最后大家能多写就多写,我去年写了12/14面,写到最后手都要抽筋了,所以提前选一支书写流畅的笔也很重要哦。

 

六、关于专业课二:电影产业与文化

这门专业课我只考了126,个人不是特别满意这个分数。一方面确实是我自己复习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某些知识点也只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了解程度,而且答题也没有体现出足够的专业度。上午的电影史论考完后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下午翻开产业试卷的那一刻,我几乎被题目吓懵了,因为有很多内容我都没有复习到,但还是硬着头皮写了10/14面。另一方面产业出题十分灵活,而且很难准确预测考点,甚至还有反押题的倾向,所以这门专业课大家的分数普遍不如专业课一。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门专业课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国内外电影产业,包括电影制作、营销、发行以及放映等各个环节的宏观了解,另外还有最新的电影现象、电影技术、电影公司等方面的了解情况。大家可以先分析考纲,在了解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求考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这些现象、问题以及策略。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行业内的热点和最新动态,多看文章与论文,多思考、多总结,同时也要适当练笔。

 

1、参考书目

电影产业这门专业课上大给出了9本官方参考书目,但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其中有一些是可看可不看的。我个人认为电影产业的学习重点在于论文资料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参考书只是起到最基础的铺垫作用,但我还是建议书能多看就多看。

 

饶曙光《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史》、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沈芸《中国电影产业史》,这三本书是从电影产业与文化的角度阐述中国电影史的商业市场发展,因此可用作对专业课一: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补充。

 

陈犀禾、聂伟《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麦特白《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克勒通《电影经济学》这五本书大家挑重点看就好,去年的名词解释跨媒介叙事就出自詹金斯的《融合文化》,《韩国电影史》中大概需要掌握的有:光头运动、忠武路系统、釜山国际电影节以及几位著名的韩国大导演:韩国电影教父:林权泽、金基德、李沧东、姜帝圭等。

 

赵卫防《香港电影产业流变》需要大家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随着香港回归以及新世纪以来大陆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香港导演北上、内地与香港的电影合作,包括融资、香港类型片创作经验、人才资源的共享,特别是近几年以林超贤为代表的香港导演的主旋律电影创作,需要大家认真梳理。书中关于香港电影的产业结构、产业模式,特别是香港电影产业对于内地的启示需要大家重点把握,做好论述题储备。

 

我的补充书目:金冠军《电影产业概论》。这是一本入门级的电影产业基础教材,建议大家在看官方参考书之前阅读,这本书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运作有着非常全面的介绍,包括电影产业的属性及特点、资本运作、生产与制作流程、发行与市场营销、政策管理与行业规范、中外电影产业发展格局、电影产业跨国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构成与特点。

 

2、相关资料推荐

考研从来就不是闭门造车,而更像是一场信息战。掌握的信息与资源越多,你的优势也就越大。特别是电影产业这样一门紧跟热点的科目,要求我们对热门电影、电影现象、电影技术、公司、类别等有足够的专业敏感度,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

 

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来把握热点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同时几个公众号都在热烈讨论的话题就是热点。看公众号的文章重点不是把文字内容看得多仔细,而是积累热门话题,看这些文章对于同一个话题的思考角度。碰到好的文章可以收藏,也可以在整理过后打印出来。可以安排一天中的某一个时间段集中阅读,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碎片化阅读,就像背单词一样慢慢积累即可。

 

我关注的电影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主要有:电影新作、电影点线面、电影文学杂志、电影圈头条、第一导演、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艺术杂志、关灯拆电影、虹膜、华谊兄弟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今日影评、看电影杂志、梅理、幕味儿、幕间影话、民国电影研究所、破词儿、奇爱博士讲电影、上海艺术评论、深焦DeepFocus、上海大学学报、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桃桃淘电影、文化产业评论、艺恩网、悦幕中国电影观察、银幕穿越者、妖猴电影、艺苑编辑部、艺恩数据、中国电影网、中国电影票房吧、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中国电影产业等。大家自己选择性关注就好。

 

Appa、豆瓣:看评分与评价。b、猫眼专业版:实时动态更新影片票房,有比较专业的数据分析,包括排片比、上座率等都可用作论述题数据陈列。c、电影频道:CCTV6电影频道中的《今日影评》栏目,建议大家每天抽出8分钟观看。d、全球学术快报:相当于知网的手机客户端,用校园网账户登录之后可以免费查阅论文资料。

 

知网:一般用校园网登录就能免费使用,是一个巨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想查什么直接关键词搜索即可,然后按照发表时间或者下载次数排列选出最重要的论文来看就行。另外还可以下载知网官方论文阅读appCAJ云阅读,觉得重要的文章可以下载下来阅读,也可以复制粘贴打印出来阅读。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些电影学界的专家学者,可以多关注他们的最新文章:陈犀禾、黄望莉、聂伟、齐伟、周星、尹鸿、陈旭光、王一川、贾磊磊、李道新、周斌、丁亚平、饶曙光、倪震等。去年电影产业考过的在线票务平台可以参考齐伟老师的论文。

 

《当代电影》:专业刊物看《当代电影》就够了。刚开始看可能会因为其文章太过学术化而看不懂,这是非常正常的,坚持看下去后面就能慢慢地理解。这本杂志设置了许多栏目,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栏目主要有:本期关注、新作评议、电影产业、新技术/新媒体、艺术与技术、影视现状研究等,大家注意挑重点看就好。我觉得看一篇论文最重要的是:看观点怎样被抛出、以什么样的方式阐述、论据运用的方式;另外还有文章的论文结构、标题取法以及措辞。论文看得多,慢慢地你就会写啦。

 

七、关于复试

我的复试成绩:专业笔试:83、英语面试:83.4、专业面试:88.2。从初试第一掉到了综合排名第三,但我们前三名的总分都只隔0.3分之差,差距不是太大。

我的复试过程可以用有惊无险来形容,面试后我一度认为自己可能会被刷,一方面因为来参加复试的同学都太优秀,大部分同学的本科背景都比我好;另一方面因为我确实对自己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不太满意,但幸运的是结果是好的。虽然当初艺考已经经历了面试的千锤百炼,但时隔多年面对五位大佬还是有些紧张。所以我打算在此尽量地还原我的复试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复试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1、复试准备

215日下午6点钟查到成绩到325日参加笔试,中间差不多40天的时间来准备复试是绰绰有余的了。初试考完后大家可以先休息一段时间,但不要彻底抛掉学习,想实习的可以去实习,也可以趁着这两三个月的空闲时间好好地提高自己的阅片量。我大概是在220日以后回到学校准备复试,322日接到复试的电话通知。

在这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查看官网通知,了解复试流程与所需资料。查看学长学姐的复试经验贴,对可能考察的内容做大概了解。制作简历、作品集、打印奖状、证书与成绩单。看电影、看书、刷论文。

 

2、复试过程

笔试:大家在考试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同样也是多关注热点、多看论文,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试着写几篇文章提前练练笔。根据以往的笔试经验,我们大多都准备的春节档热门影片《流浪地球》,但是今年的笔试一改以往的出题风格,并没有考某一部具体的影片,而更像是考察中国电影史的内容,题目是:随着《我不是药神》的爆红,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重新引起关注。请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现实主义与中国电影创作流变的关系。所以初试的东西还是不能忘呀!

 

由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与第四代导演创作的时间脉络基本一致,所以我从分析第四、五、六代以及新生代与新力量的逻辑梳理了这四十年来中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我的文章标题是:时代精神与文化经验的重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现实主义与中国电影创作的互文书写,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了三个主要段落,每个段落又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分析时代背景,第二个部分结合具体的影片分析代际导演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由于时间所限,很多内容都没有完全展开论述,因此得分一般。

 

英语面试:今年的面试由陈犀禾教授坐镇主考官,英语问题也是由他提出,毕竟他有着多年的美国留学经历,英语口语非常的好。这个环节大家不用太担心,因为其实大家的英语口语都是差不多的水平,因此差距并不会很大。考试之前可以提前准备老师可能会问到的问题,面试过程中尽可能自信地、流利地表达出来。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自我介绍,第二个是对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了解多少。每个同学大概都是两个英语问题,第一个是自我介绍,第二个可能会从你的自我介绍中挖掘问题来问你,所以一定要充分熟悉自己的自我介绍。

 

对于一些很常规的英语问题,大家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你的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专业、家乡(景点、特产、名人)、本科学校或专业、本科期间最喜欢的一门课、最喜欢的书/作家/电影/导演/类型片等、你的优缺点以及研究生规划等。

 

专业面试: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是先后进行的。我进入面试考场之后先给老师打了一个招呼,然后把简历发给了五位考官,之后坐下开始面试。

 

专业面试是整个复试中最关键的,直接决定你能否被录取,所以一定要好好准备。把自己的优点、对电影的热爱表现出来,同时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老师大多阅人无数,所以千万不要装13,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例如程波老师在问到我的阅片量时,我非常坦诚地回答说自己的阅片量还不是很多,以后会努力提高,老师也就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每一位考官都非常地好,不会故意为难考生,在我们回答不上来时还会给我们提示和安慰。

 

我可能是参加复试的11个人中最背时的那一个,首先我的抽签顺序是第2位,这个时候老师的精力十分旺盛、对考生都充满了好奇,所以问了我很多问题,从学习到生活等各个方面都问了个遍,自然也暴露了自身的许多不足。其次,陈犀禾教授一直问我有关电影史的问题,从早期欧洲电影史、美国电影史一直到早期中国电影史,从导演到电影现象问了我许多问题,我感觉自己回答得不太好,一方面是有一些遗忘,另一方面是感觉自己回答得太过口头化了,没有专业深度。但我在初试过后确实没有再认真复习这些内容,这确实是我的疏忽与不足,同时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复试前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初试的考试内容,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下面还原一下我的面试过程,主要是老师的提问环节,希望对大家以后的面试有帮助:

 

程波教授:你们本科学校的专业设置是怎么样的?是偏广播电视这一块吗?我看你的简历上写了很多之前的实践经历,你是不是更喜欢电影创作方向?我们学校还是以学术研究为主的,你以后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创作呢?你在之前的影视创作中主要负责什么工作?这个MV是你唱的,你喜欢唱歌吗?有没有专业学过唱歌?你评价一下阿巴斯离开伊朗后所创作的带有实验性质的影片?他是如何实现创作风格的转换的?

 

陈犀禾教授:我们上海电影学院主要研究的还是早期电影史,你可以介绍一些早期欧洲电影的著名导演吗?你再介绍一些早期美国电影史上的著名导演?(程波教授:《党同伐异》是谁拍的?)那你再介绍一下早期中国电影史上的著名导演?不要说当代的,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你再选一位当代的中国电影大师来介绍一下,比如说谢晋、张艺谋、陈凯歌都行。你怎样看待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这个事件对于谢晋后期的电影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我看你还拿了国家奖学金,二本院校能拿这个奖学金很不容易啊,这个名额多吗?你们学校有位老师也是我们上大毕业的,他现在也已经是教授了吗?(转向程波老师说:他是金冠军的学生)。

 

齐伟教授:除了官方的参考书目,你还看了哪些书?你看了哪些关于某个电影运动思潮、流派或者导演的著作?为什么对这本书的印象最深?(感觉齐伟老师人很好,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一直在点头回应)。

 

不认识的一位教授:我看你本科期间也学习了一些电影的课程,你最喜欢哪一门电影的课程?我看你的电影大师研究考了99分,那你选一位你认为的电影大师从专业学术的角度,不要用大白话分析一下他的电影创作风格和特色?

 

以上就是我能回忆起来的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都是从你的简历或者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中提出的,所以回答时不要给自己挖坑。被问到自己熟悉的内容时要尽可能地多说,注意回答时要有逻辑和层次,被问到不知道的内容时首先要向老师承认这个问题确实是自己的知识盲区,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找到一个与这个内容相近的知识回答一下,然后谦虚地请教老师,老师一般也乐意告诉你。总的来说,面试不仅考察专业基础,也看重一位考生的逻辑思维、反应能力、言谈举止和学习态度。

 

3、复试的其他

简历要好好做,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写上去。奖项列举最重要的就可以了,一些校级甚至院级的没有含金量的奖就不要写了。本科成绩好的可以展示一下绩点与排名,如果有作品的话可以展示一下,对于一些跨专业的同学,如果没有作品也没有关系,这个不是必要的内容,也可以把自己写过的高质量的影评带过去。

 

不用穿正装,穿平时的衣服就可以了,穿着尽量地干净整洁。因为面试是坐着的,所以建议女生最好不要穿高跟鞋和过短的裙子,不要化太浓的妆,男生稍微收拾一下头发就可以了,毕竟是学硕,所以穿着打扮尽量学生化一点就ok

 

接到复试通知后,尽快定好机票或车票,学校周围的酒店还算多,但是一般也需要提前预定好,可以找到一同复试的小伙伴合住。我复试时住的是福贤酒店,大床房一晚也就200多一点,离学校大概5分钟的步行路程,总得来说还不错(不是广告)。学校环境还是挺不错的,最主要的是学校里有好多猫咪,敲阔爱。

 

八、关于杂七杂八

1、关于阅片量

学电影怎么能不看电影?但阅片量真的对研究生入学考试那样重要吗?站在应试的角度看,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原因有:首先,一般电影学初试不会直接考你的阅片量(至少上大是这样)。其次,即使考察某部具体的影片,这部影片必定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史价值,或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或独特的风格手法。通过阅读书籍与研究真题,我们或许可以整理出常考的、重要的影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考前背一背就行了,由于备考时间紧张等原因,我建议大家可以挑选出某些流派、运动或者某位导演的几部代表作来认真观看,同时也可以结合相关论文,总结出电影的美学风格以及影史意义,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增添专业性。另外,观影笔记可以适当做一做,但不建议在观影笔记或手帐上花费太多时间,请把学习落到实处。

 

2、关于心态

人毕竟不是机器,在面对压力时难免会产生情绪波动以及各种心态问题。每个考研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我怀疑、焦虑和狂躁等问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只要调整好了心态,适当的压力会转化成动力推动我们前进。我本人也在考研过程中几度神伤,第一次是在备考初期,面对庞杂的中外电影史不知道如何下手;第二次是九月份,上大公布招生计划显示统考录取名额进一步缩招;第三次是临考前,电影史和电影理论才刚刚背完第三遍而感到焦急,而我总是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面对令人压力山大的任务时不逃避不犹豫,一件一件去做总会完成;即使统考招的少也总有名额,为什么不能是我?别人虽然背了那么多遍,但是我记性好呀,用心背就好而不是追求数量,就这样自己给自己打气,因为我知道焦虑不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影响我的学习状态。所以当你感觉自己的心态不好或学习状态不佳时,可以出去走走散散步,或者找老师朋友聊聊天倾诉一番,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3、关于锻炼

锻炼真的很重要!!!不要学我整天坐着一动不动,以为锻炼是浪费时间是一种愚蠢的想法,想当年高三时间那么紧张不也每天跑早操吗?考研真的不只是考你的用脑程度,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也很重要。适当的锻炼不仅能让我们远离因考研吃得多而产生的肥胖,更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不锻炼的后果就是我考研整整胖了十几斤,而且冬天冲刺背书的时候动不动就感冒,我在12月最少感冒了两次,最严重的那次在医院边打点滴边背书,至少头晕了三天,很影响我的学习效率啊。查完成绩之后,我的班主任都说要是当时没感冒,我可能会考得更好。所以我建议大家每天都能去跑跑步,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也可以缓解压力。

 

4、一碗鸡汤

响鼓不用重锤,考研人如果能够高度自觉那么Ta就成功了一半。有时候我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想得太多而做的太少,我很喜欢网上的一段话:考研备考,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衣服洗干净了没,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洗。等到上考场的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如果你认真洗过了,那件衣服光亮如新。当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时都会想起那段岁月。希望每一位看到这里的你们都能够踏踏实实、戒骄戒躁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为了电影梦想齐聚上大,我在上大等你们~

  

==========分割线==========

2025上海名校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仅198/课时,微信号: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9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